| 刘春林教授团队在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发表信息加密研究重要成果 |
| 发布时间: 2025-10-29 已浏览: 10 次 |
在全球数字化转型与高端制造业升级的浪潮中,信息安全与防伪技术已成为守护工业产权、金融交易及数据隐私的核心屏障。聚合物材料凭借加工灵活、化学稳定且可实现表面功能化的优势,成为构建动态加密载体的理想选择,其中透明聚合物薄膜因高透光性和视觉隐蔽性,在“隐形加密”领域独具潜力。然而,传统透明聚合物加密技术长期受困于多重瓶颈:加密后易出现不可逆透光损失、图案形式单一且易被复制磨损,荧光等单一响应模式难以适配多场景安全需求,激光加工虽为新方向,但高浓度光热填料会破坏透明度、低浓度又无法触发多阶段响应,且普遍缺乏应对非法解密的主动自毁机制,严重制约了其在高安全领域的应用。 针对这一痛点,刘春林教授团队创新提出“激光能量可编程”策略,以聚乙烯醇为基体,仅添加极微量碳纳米管和葡萄糖,成功制备出兼具高透光性与多响应功能的复合薄膜。该研究通过精准调控激光能量密度,使薄膜实现三阶段可控转变:低能量诱导2D半透明白化图案、中能量触发3D发泡图案、高能量驱动梯度碳化图案,并基于此开发两种高安全加密模式:水触发隐匿/激光解密系统(可实现>95%透光恢复,超阈值能量不可逆销毁数据);双激光阈值加密系统(亚阈值隐形写入,近临界能量按需显影)。该技术无需掩模即可一步制备,复合膜还具备优异的耐磨、耐弯及抗老化性能,可实现二维码等复杂信息加密,成功将透明基材加密从“被动防御”推向“主动智能防护”。此项研究不仅解决了传统加密技术的核心矛盾,更为复杂信息图案的极端防护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,推动材料科学与信息安全交叉领域的创新突破。
该研究以“Laser-Programmed 3D Gradient Architectures in Transparent Polymer Films for Dynamic Information Encryption and Anti-Counterfeiting”为题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。论文第一作者为材料学院研究生侯姝宇,材料学院刘春林教授、成骏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。常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。 论文链接:http://doi.org/10.1002/adfm.202523657 一审/成骏峰 二审/熊慧琴 三审/林本才 |
Copyright © 2004-2017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
地址: 江苏省常州市科教城常州大学武进校区东区材料楼Tel:0519-86330095
技术支持: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
